202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04.29)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选项A,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现在的水平不代表将来的水平,学生可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差变好,所以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选项B,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互补性和不平衡性,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选项C,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遗传素质、知识经验、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人。选项D,学生是责权主体,是指学生既享受着权利,同时又要履行义务。题干中的名人故事均说明了人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是可以从“差”变“优”,甚至成为伟大人物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培养学生,故本题选A。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选项A,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选项B,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选项C,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选项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描述的是周老师所带班级中学生各具特色,体现的是对象之间的差异性。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育的概念。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3)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是指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也包括中学预备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因此,双轨学制里的“双轨”是不衔接也不对应。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对“双轨”的准确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包括:(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题干中,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C项正确。A项: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同价值取向的观点。个人本位论的观点:要从个人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培养自由的人。该选项与题干中“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让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识本位论是一种知识选择的方式,指在知识选择上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能力本位论主要是以能力为目标和核心。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五个方面。其中,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不同个体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和感兴趣的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之所以设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就是因为他了解到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为了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故D项正确。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这一发展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与题干提到的兴趣差异不符,排除。B、C两项:这两项均不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且与题干强调的兴趣差异没有关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学制的发展的识记情况。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D选项正确。A项: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制定的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6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3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五四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结合题意,D项正确。A项:访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本研究方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选自《荀子·劝学》,是指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强调了外在环境对其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