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德州教师资格面试:齐白石 教案
[备考群:1018544919] [备考群汇总] [备考资料]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2.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能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和个人感受方面对齐白石的作品作简要评述,并进行简单练习。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讨论和评述齐白石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笔墨情趣。
【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水平。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介绍这部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与《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关系,引出本课主题学习艺术家齐白石。
板书课题:齐白石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直观感知
1.齐白石的生平
教师PPT展示齐白石生平关键词语。
·(1864-1957)享年93岁
·湖南湘潭人
·木匠——美术大师
·学习刻苦,诗、书、画、印称为“四绝”
·中国20世纪美术大师
·文化部授于“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
·1955国际世界和平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齐白石为什么能从普通的小木匠成为艺术大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①深入学习传统。早期的绘画师法于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人。
②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底。他笔下的虾、螃蟹、青蛙、蝌蚪等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
③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九十岁的高龄仍然坚持绘画。
④勤奋。他自己常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
2.齐白石的作品
PPT展示多幅齐白石的作品。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些什么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果虫草是齐白石最擅长的作画素材,画面描绘的物像栩栩如生、生动自然,体现出画家重视真实的生活感受,并给一向高雅的文人画注入了新生命:劳动者的精神。也正是他的作品是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老百姓,所以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什么阶层知识分子,农民都十分喜欢他的作品,这也正是齐白石绘画的最大特点——雅俗共赏
(二)形式分析
展示《墨虾》与活虾图片。


1.提问:画中的虾与现实的虾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相同点:生动、活泼、晶莹剔透......
不同点:虾腔的色彩、脚的数量、须的方向、节数不同......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画作技法,并提问:齐白石为什么要做这些改变?是怎样表达的?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画中青虾被作者分出了浓淡虚实、疏密层次、参差聚散,因而错落有致。虾头上的三笔,有墨色的深浅浓淡,水分的渗透干湿,而又表现出一种动感。左右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有三笔,既有弹力,也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自出;画僵了,也就失去了生命。虾须的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另外,画中的虾由真实的六段减少到五段,使虾飞腾了起来。这是一种对真实的超越,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二)总结领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齐白石的艺术特点:
1.意象美:强化虾的特征:透明弹性、轻捷有力,体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美:笔笔造型、笔墨酣畅、简而意足。线条变化,既有力度又有情趣。
3.形式美:虚实变化,疏密恰当,三角形构图稳定而富有张力。
4.情感美:乡土气息浓郁,体现纯朴的情感美。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活动三:实践练习
根据课堂所学,以四人美术小组为单位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分析其艺术特点(建议从笔墨美、意象美、形式美、情感美等角度让学生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学生交流评议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自愿分享本组分析结果,并且介绍本组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其他小组互相点评,说出本组不同观点。
3.教师总结评议。
(二)拓展提高—心得小短文
课下回顾本节课,想想齐白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几个词或简短的文字来表达。
五、板书设计
齐白石 木匠——美术大师“人民杰出的艺术家” 意象美、笔墨美、形式美,情感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以上是高中美术 汉代雕塑画像砖 教学设计,更多教师资格面试技巧,请查看教师资格面试频道。
中公教育解析
关注“德州教师招聘”(dzjszp)微信公众号,获取教资备考资料,更多信息请访问德州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