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阅读资料 >

2020德州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易混淆点解析

德州中公教育 2020-03-07 13:43:50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备考群:1018544919]  [备考群汇总]  [备考资料]

【单选】

1.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根据题干描述,首先可排除掉AD两个选项,A选项顺序性指身心发展是不可逆的过程,突出身心发展的不可弥补性,例如拔苗助长。D选项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间经验及发展特点的对比,在教学过程中需贯彻因材施教,例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题干均无体现此两项。剩下BD选项易混淆,首先从概念出发,阶段性指个体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发展的任务及特点的不同,例如婴儿期(安全感)幼儿期(自主感)童年期(学习基础知识)少年期(学习中等知识)等。不平衡性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不同速以及不同方面不同步,例如身高发展最快的是新生儿和青少年时期。也就是说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任务特点的不同而不平衡性强调速度的不均衡,题干中关键词身心发展两个“增长高峰”,从关键词中可以看出强调的是速度方面,因此选择不平衡性。

2.高一一班班主任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全班同学搞一刀切,王老师的做法忽略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做题过程中易受到题目中“搞一刀切”这个词的干扰,多数情况下直接选择阶段性,但是仔细分析,题干符不符合阶段性的特点?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阶段性有个大前提是同一个体内部,并且是不同阶段搞一刀切,而题干中开头已经交代高一一班班主任,证明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不涉及不同阶段,因此排除A 选项。题干中后面提高关键词“对全班同学搞一刀切”属于混淆了个体与个体间的特点,没有看到每个学生特点,题干强调不同个体间的对比因此选择个别差异性。

【多选】

3.以下人物观点中,强调遗传因素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是( )

A.华生-一打健康婴儿说 B.洛克-白板说

C.荀子-性恶论 D.纽曼-同卵双生子分居实验

3.【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首先四个代表人物都属于外铄轮的代表人物,但是C选项荀子归为外铄轮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观点“人之性恶,化性起伪”,意思是说人本性是坏的,只不过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善于学习和伪装,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如果单纯说荀子的性恶论,意思就是人一生下来是不好的,与孟子的性善论一个道理,一出生的好与坏是注定的是遗传下来的,都强调遗传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C。

以上是教师资格中学教育与能力知识易混淆点解析,更多教师资格科目二备考资料,请查看教育综合知识频道。

关注“德州教师招聘”(dzjszp微信公众,获取教资备考资料,更多信息请访问德州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