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首页 >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2020德州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需求

德州中公教育 2020-02-09 17:11:42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备考群:991940177]  [备考群汇总]  [教招辅导简章]  [招聘信息汇总]  [备考资料]

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是外需。那怎么理解需求,本节从需求定义、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去探讨。考查方式以理解型为主。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比如小王想购买一款智能手机,但手头拮据;小黄月收入1.3万元,但最近没有购买计划。以上两个例子都不是需求,因为需求是愿意买并且买得起。

另外要注意区分需求和需求量。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需求量是消费者在 “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指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在不同价格下对商品的需求量。比如苹果5元/斤(一个价格水平),购买了10个,这10个就是需求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反之亦然。这也是影响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商品来说,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比如随着收入增加,人们会对买房、买车等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需要。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耐克和阿迪达斯;苹果和梨等。替代品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比如电脑和软件;打印机和墨盒;照相机和胶卷等。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比如对手机品牌苹果偏好程度高,就会增加对苹果系列电子产品的需求量。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未来某一时期要上升,就会增加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反之亦然。比如淘宝双十一,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要降价,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关注“德州教师招聘”(dzjszp)微信公众号,获取教师备考资料,更多信息请访问德州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频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招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